人间白发,剑胆成灰。

惊闻沧月是江南的干妹妹,还有些吃惊,算来他们当年风头正盛的时候,恰好是我废寝忘食看金庸的时候。初二时的好友看《七夜雪》我还感慨这书名作者名有种别样的霸道之感,至于《镜》系列,说不上时什么原因,大概是霸道之中带着一种奇怪的公主病气场,所以最终放弃了沧月选择了《八月未央》,当然,这并不见得是一个好选择。近几天对旧事感兴趣,查资料的时候发现沧月的多本小说被质疑抄袭,其中《七夜雪》被质疑高潮剧情照搬《雪山飞狐》,这让我本想着有时间回头看看少年时代曾被追捧的小说的想法彻底烟消云散了。

初三的时候舍友抱怨新买的书用了太多武侠小说的梗看不懂时,我一时兴起借来读,那就是当时已极有名气、后来更副盛名的《此间的少年》。说实话,我的整个学生阶段对校园小说是无感的,如果不是江南借用了金庸的人物,我是断然不会看这么一本书的,以至于十年之后金庸起诉江南《此间的少年》侵权时,我的心情是极为复杂且感慨的。

不过话说回来,江南的文笔是足以让我入坑的,无论是当年不知不觉当成金庸武侠同人看的我还是若干年后大学毕业之后怀旧的我,这本书里的故事、叙事方法、行文方式,都给我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当年看了毕淑敏余秋雨之后在语文试卷上仿写所不能掩盖的。

高中后我终于有了可以自由连2G网络上网的手机,偶尔也会上网看看小说,机缘巧合看了《一日囚》,惊为天人,想搜一下作者,补一下他的其他作品时,却得知作者已逝,顿时满心遗憾,失了进一步搜索的心,错过了最后一个了解我国幻想小说(科幻、奇幻、魔幻)圈的机会。

再后来大学看《盗墓笔记》,工作后追马伯庸,都没有再做进一步的了解,完美错开。

现在想想,大二的时候在人人网上认识的朋友里,便有整天喊着“铁甲依然在”的少年,算起来那时候2013年,正是《九州志》停刊的年份;2017年《悟空传》上映的时候,也有朋友一边骂着电影一边安利小说,只不过丝毫没有引起我的注意。直到我在知乎关注了唐缺,才在只言片语里了解了“九州”,刨根究底的毛病让我知道了南北九州,知道了江南最有名的作品其实是《九州•缥缈录》。

至于冒学入坑,不过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是这“块垒”到底是那一块,恐怕我自己也说不清,从一见知交到挚友反目,从放弃前程追随到割袍断义,都好像有,又好像都没有。由于统共没有几天,所以只是补了几个短篇和相关的人物关系,但是我越发觉得作为一个童年就通读凡尔纳和金庸,少年时还试图在金庸武侠世界观上写现代武侠的中二少年,没有在中学阶段听说《科幻世界》《今古传奇》《九州幻想》是十分不科学且遗憾的,以至于今天我要隔着十年的时间去翻当年豆瓣的帖子,至于金庸客栈和清韵,真的就只有心驰神往了。

—————————————分割线——————————————

入坑之后仓促之间看了今何在2001年的一个坑《花痴帮》,感觉风格介于古龙与金庸之间,剧情之诡异偏古龙,文笔之厚朴偏金庸。但是《百年孤独》开头梗滥用的令人发指。想到曾经与菊神讨论过类似“多年后回想此时此景”的套路,我认为可以瞬间营造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显得沧桑悲凉,而且我是一个无剧透不读书的人,这种句式可以说是官方剧透,令人愉快。但是菊神觉得《百年孤独》珠玉在前,别人再学也学不来这种神韵,在整篇小说的悲壮苍凉感不足时使用这种句式,只是暴露了作者对剧情的驾驭能力有限,文笔不够时还有作者人格吐槽的跳戏感。当时那场讨论后我其实是不以为然的,直到前几天我看了《花痴帮》,不过想来这是将近二十年前的网络玩笑之作,用这个梗大概还是新颖的,最关键的是,在这篇只写了开头的小说里频频出现这种句式,可以最大限度的让误入此坑的读者推出最接近作者原始想法的结局,勉强算是一件幸事。

—————————————分割线——————————————

以上写于2018年10月29日,次日金庸先生辞世,更添唏嘘。

评论

热度(1)

© 邱二|Powered by LOFTER